从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获悉,关于贯彻实施《河北省发展中医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中医药系统提供的服务量在全省医疗服务总量中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一些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1
制约中医药发展 问题待解决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中医医院160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13家,县级144家),基本实现县县建有中医医院的目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基层97.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3%的乡镇卫生院、81.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9.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报告指出,虽然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全国来看,我省中医药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中医药系统提供的服务量在全省医疗服务总量中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一些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2
中药制剂面临三个难题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大多由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卫生院改建而来,多年来投入严重不足,全省144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中,还有近60家没有完成基础建设任务。
我省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手册》共有3966项收费项目,中医类收费项目只有97项,占2.45%。随着中医药服务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治未病”服务以及火疗、头疗、腹疗等大量中医适宜技术都处于无法收费的尴尬境地。
同时,中药制剂存在审批难、生产难、使用难的问题。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和省都要求在医保中对中医药服务给予倾斜,但政策很难真正落地。目前,省医保目录中中医康复项目共计42项,其中33项为自费项目;中医治疗项目136项,推拿等21项中医特色技术为自费项目。在医保部门规定中,门诊中医药治疗项目不予报销,住院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每天也不能超过3个项目,远不能适应临床实际治疗的需要。
3
基层中医药人才面临断档
我省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04人,北京为6.81人、天津为3.94人,内蒙古为4.58人、山西为3.83人,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差距明显。中医药人才成长有着自身特殊规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教育,还必须经受较长时间的“师带徒”式的临床实践训练,与西医人才相比,成才周期明显长、成本明显高。目前,全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匮乏,特别是在乡村两级,随着“能中会西”的赤脚医生逐步年老离岗,基层中医药人才面临着断档的困境。
报告指出,对中医药行业特殊性研究不够深入,缺少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评价、补偿和投入的政策机制。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老中医药专家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体现,更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源泉和基础,但在中药制剂的管理方面,就没有充分考虑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简单以“西”律“中”,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来源:河北新闻网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