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北高考作文解析:“人人皆有话说”

2019河北高考作文解析:“人人皆有话说”…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高级教师、河北唐山一中高一语文组组长 吴国梁: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可以说“非常不神秘”,在凸显“立德树人大主题大背景”的基础下,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又关注新时代的现实性问题;既要对当今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纠正,更要提倡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材料的核心词是“劳动”,与之紧密相联的同类词还有“奋斗”“实干”“创新”等。考生一看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体力劳动,但千万不要忘记,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不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一定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密切结合的过程,同学们要在写“劳动”的作用与意义之时,将二者辩证统一起来。

    劳动的作用大体来看有以下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物质世界的,一是对精神世界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让社会进步;可以让人们消除懈怠、懒惰、放纵、骄娇等不良习气,实现人生价值。同学们要注意,材料中详细列了几种身边存在的不良思想,比如“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是认为劳动无关紧要;“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这是将劳动视为单纯的体力劳动;“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是怕苦怕累的思想。同学们在行文中应该注意对这些错误思想进行纠偏,所以作文可以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既驳斥错误看法,又树立正确观念。

    注意作文要求中的这么几点:

    1.“演讲稿”。这就要求同学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演讲稿形式,比如开头要有“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结尾要有“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之类,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使用容易调动听众积极性的语言。

    2.“从我做起”。这一点要求学生不应该一味地用历史上、新闻中的人物事例,要写出“我”做了些什么或应该做什么。

    3.“希望与建议”。这一点要求同学们要在作文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希望与建议,不要忽略“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进行演讲这一隐性要求。

    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基本没有审题立意的门槛,属于“人人皆有话说”的一类,最终就是语言、构思、材料俱佳的作文才能得到高分。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表达”和“怎么去表达”就比“表达了什么”更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写了同样的主题,但得分依然能分出高下的原因。在这里“用什么表达”指素材、论据,“怎么去表达”指使用素材构思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达了什么”指同学们要表达的主题。(记者马利采访编辑)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备课组组长、语文高级教师 李凌起: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扣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作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角度切入,以劳动为话题,以青年学生为对象,让考生谈思考和认识、希望和建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青年学生继承传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澄清错误的观念,这对于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二是紧扣时代脉搏,关注青年成长。劳动,是一个非常朴实而“接地气”的话题,但也是一个有极强现实意义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形式在变,对劳动的认识也在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在冲击着青年的观念,在新时代,正确认识劳动,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重视思辩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看似简单的话题,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对于劳动的看法,是有时代性的,要求学生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从当下的角度去分析,而对于错误认识,要能做出有力的反驳。看似人人都能写,人人不觉难,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却能直接决定作文的水准。

    四是坚持任务驱动,体现个性特点。作文仍然沿用了任务驱动作文的基本形式,除了材料外,设定了具体的写作任务,明确了写作主题、对象、情境和文体(演讲稿),可以说审题毫无难度。但恰恰没有难度的背后才是真正的“难度”——一个人人觉得有话说的话题,一个甚至大家觉得朴实的“掉渣”的话题,要想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显然并不容易。(郑佳采访编辑)

    ●河北衡水中学首席教师 王小铭:

    从整体来看,今年的作文变中求稳,稳中又有新变。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把“劳动”教育这个崭新的命题放入语文试卷中进行考察。不难看出,其依据正是2019年考纲相比2018年,在《总纲》部分增添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就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等相关内容,考纲刚刚做出这样的调整,今年全国一卷的作文就以关注劳动教育的缺失,倡导“热爱劳动”的价值作为核心命意,响应不可谓不迅速。

    但尽管主题新颖,但敏锐关注时代热点,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的命题大方向没有任何偏离。从2017年以来,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的构成都可以分拆成三个部分,一是紧跟现实的材料,二是具体可感的情境,三是指向明确的“任务”。今年材料为劳动价值的文化渊源和当下的传承危机,情境为学校内的一次演讲,任务为倡导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只要学生仔细分析过之前的考题,一定不会感到无从下笔。

    当然,如果想写好也未必简单。考纲在写作部分的要求一直是“能写作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样的命题,区别于北京卷的“议论文”“记叙文”二选一,也不完全等同于之前命题要求的“文体自选”,全国一卷这样的命题形式等于是巧妙地把三种文体的考核要求都融合到了一起。一篇合格的演讲稿,必然是要兼具论述类文章的内容充实说理透彻和文学类文章的形象生动感情充沛,才能达到“说服听众,感染读者”的实用目的。所以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书,多读各种门类的好书,才能培养全面而深厚的语文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也要多关注时代,留意社会热点新闻和身边生活万象。这样才能把文章在合题的基础上,写得切题。也就是要全面切合材料限定的写作范围,情境限定的写作对象和任务限定的主题内容。高考作文命题总是在追求开放性与限定性的平衡。开放才能保证考生都有话可写,限定才能确保阅卷者有标尺可依。要做到想得开放,写得限定,除了离不开语文知识表达素养,也需要有健全的社会生活常识做支撑。高考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让考试也成为课堂,让考题也成为课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尤其学生的努力方向形成正面的引导和激发。今年的作文题目依然高高举起了立德树人的旗帜,并昭示着改革与更新的脚步不会停下。

    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3251417625@qq.com。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11-6656655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78174766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