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将在5个方面重点突破
来源:石家庄热线  2015-10-16 11:24:50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中提升教育水平,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了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中提升教育水平、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中,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实现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相统一、人口聚集与产业壮大相协调。”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表示,我省将加快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带来的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加快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学校建设,首先要从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入手。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向县城聚集,除义务教育阶段考虑覆盖半径保留农村学校外,中学教育阶段新建学校尽可能安排在县城。新增初中学校适度向县城或较大规模的建制镇集中,并根据群众就学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新建高中学校向城区集中,逐步取消乡镇和农村规模较小高中(包括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其次,制定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加大对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的投入力度。要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需求,结合各地城镇总体规划,由教育部门会同城建、规划、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严格实施,不得随意变更。同时,制定年度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投资计划,设立专项经费对各地新建中小学予以奖补。第三,切实保障教育用地。凡教育建设用地预留不足的,要通过法定程序,及时调整规划,以保证按标准足额预留教育建设用地,并按照布局专项规划要求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严禁将义务教育用地改变性质用于其他建设项目,尤其是商业开发项目。

    刘教民表示,通过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薄弱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小学、初中消除超大班(66人及以上的班),大班(56至65人的班)的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完成我省薄弱普通高中的改造任务,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事关全省农民的幸福生活,事关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省将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全省共有153个县(市、区)的13896所学校纳入实施范围,五年规划投入205.7亿元,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运动场、宿舍、食堂(伙房)等设施满足基本教学、生活需要。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在连片特困县、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山区县开展教育专项扶贫。利用3年时间,通过改扩建一批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条件、提高困难学生资助水平,使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山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山区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增强。同时,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我省统一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0元,2016年拟提高到200元。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了使我省乡村学校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我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

    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制度,包括建立“省级监督指导、市级统一笔试、县(市、区)自主招录”的乡村教师公开招聘补充机制;实施地方“特岗教师计划”;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对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予以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实施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免费培养计划;实施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讲学计划。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改革,在试点基础上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实施乡村教师帮扶计划,推进乡村教师定期体检,推进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推进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提高全省教育水平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当前全省教育系统面临的最大机遇,省教育厅提出要在做好承接首都教育功能疏解的同时,紧紧抓住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机遇拉动全省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主动对接京津,将部分驻京津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名校入驻或开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引入河北。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干部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建立长效机制。要在教育规划编制、招生制度改革、招生计划安排等方面,建立对话和协调机制。

    同时,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特别是三地产业发展定位,与两地协商优化职业教育院校区域布局,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动三地职业教育与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与京津两地协商在三地产业互补程度高、共性程度大的专业,共建专业教学模块,探索模块化教学及实习实训环节贯通的培养。与两地协商定期举办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对接会,在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交流交换、教师培训与联合教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此外,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提高工程。建立京津冀三地中小学教师协同发展联络小组,制定项目规划,负责项目实施、监管。参与北京、天津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我省每年选派500名骨干教师到京津参加培训,选派200-300名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到京津“名师工作坊”或中小学校学习交流。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省专门明确了改革时间表,今年制定完善政策,全面启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17年,基本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大幅度增加经费投入,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创业实践、创业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我省高等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培养体系,全面修订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立省级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的对接平台,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到2020年建成全省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王敬照)

    来源:河北新闻网

> 相关报道:
  百度推广
  热点图片
          石家庄热线简介 | 本网动态 | 招聘英才| 广告服务| 石家庄热线声明| 联系石家庄热线| 友情链接|
          石家庄热线商务合作qq:12882831 26241668
          石家庄热线网站版权所有 2004-2017 Copyright© Sjzonline.Com
          冀ICP备05002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