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学校美育课程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开课率达到100%。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
《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意见》具体要求,幼儿园阶段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活动和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
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器乐等校本课程。
普通高中阶段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潜能发展,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融入社会、创业就业和健康快乐生活奠定基础。
职业院校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将美育与劳动、劳技教育相结合。
市属高校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普及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美术等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着重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
来源:河北新闻网